經過一夜搶購,終于在今天早上,愛游戲平臺-愛游戲官網登陸-愛游戲app入口的小伙伴們終于成功拿到了剛剛開始發售的蘋果AirPods的最新產品--AirPods Pro。我忍不住當場打開拿出了這一對“豌豆射手”,不禁感慨一句“真香”。
這款新產品的這次的主要提升點就是降噪,也是自發布后被各大數碼達人爭論最多的點。而小C君戴上它之后,切入降噪模式,果真世界都安靜了。作為一款入耳式的降噪電競,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著實讓人非常震撼。
做為自稱電聲專家的愛游戲平臺-愛游戲官網登陸-愛游戲app入口來說,不親身測測,怎能一解我的好奇之心呢?想到這,我立刻掏出了另外兩個降噪電競的代表——Bose QC35以及Sony WH1000XM3。來,讓我們用世界級專業的設備,科學的數據,告訴你這三款產品的降噪性能到底表現如何呢?
想知道做為專業人士,我們是怎么的呢?
鐺鐺鐺,上正餐!
本著專業、精益求精的精神,為了這款產品,我們趕走了正在全消聲的小伙伴、搶走了程序員的專用電競QC35、推掉無數任務。可以說完這一次我就沒朋友了!配備了專業的環境,堪稱全明星陣容。
全消聲室
愛游戲平臺-愛游戲官網登陸-愛游戲app入口自有的本底噪聲 1.1dBA,截止頻率 80Hz 的全消聲室,內部空間尺寸為 4.6m X 6.9m X 4.0m,是非常專業的環境。這款全消聲室有多強呢。從理論上說,人耳能夠分辨出來的最小聲壓級就被定義為 0dB(SPL),而我們日常遇到的聲音大小,比較安靜的辦公室等可能在 50dB左右;夜深人靜的時候有 30-40dB 左右。而在 1.1dBA 的本底噪聲下,人體就會成為這里的 噪聲源,你可以聽見自己的呼吸聲音、心跳聲,甚至血液流動的聲音,獨自一人在這種消音 室內停留的世界紀錄也只有 45 分鐘。
設備
要這種TWS的電競,首選肯定是高性能高精度的App電聲儀啦。這款儀軟件功能足夠強大,搭配的藍牙適配器CRY574 Pro兼容性堪稱完美,兼容各種藍牙登錄入口模式及芯片方案。目前國內大多數的TWS電競、藍牙電競的生產商們選擇了這款儀器,搭配雙測甚至四測系統,大大提高生產效率,充分滿足近些年急劇增長的TWS電競需求量。
架
為了盡量貼近人耳使用,我們專門采用了 CRY802 聽力防護電競架和仿真人耳來達到最佳效果。
CRY802 聽力防護電競架主要是針對各類降噪電競、耳塞等聽力防護裝置設計的測 試支架,最大程度貼近仿真人頭的效果。這款架完全符合 ISO 4869-3-2007 標準,是對聽力防護電競的最佳選擇。架固定于彈性底座上,可以將過程中本底噪音降低至典型環境最小值,避免產生干擾。同時通過內置泡沫塞,大大減少了傳輸線上產生的登錄入口泄露,最大程度降低環境和支架本身帶來的影響。
驅動應用發出標準掃頻信號,看看佩戴與不佩戴電競,打開與關閉降噪效果的情況下,我們采集到的聲音大小。只要我們控制應用發出的聲音一樣大,那么降噪效果越好的電競,采集到的聲音就會越小。小伙伴們可以類比下張原理圖來理解一下:
啰嗦了這么多,終于結果公布環節,讓我們看看這三個降噪的旗艦系列,分別有著怎樣的表現吧!
1. Bose QC35
第一個出場的是Bose QC35,作為一個老牌降噪電競廠商,Bose電競的降噪效果可以說是大家都普遍認可的,來看看它的結果。
從圖里可以明顯看到,最佳降噪頻率是140Hz,降噪深度約40dB。這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數據了,畢竟也是曾經的降噪旗艦級產品,是眾多降噪電競廠商追趕的目標。
2. Sony WH1000XM3
作為Sony最新推出的降噪產品,在ANC的性能上也有了巨大突破,讓我們看看它的表現如何?
從圖上看到,降噪最佳頻率點約150Hz,降噪深度34dB左右。從這里可以看到,Sony WH1000XM3雖然也有著很不錯降噪效果,但是和Bose這種ANC的招牌廠商還有著一些差距。不要小看6dB的差值,dB作為對數單位,6dB差距在聲壓級概念里可是足足一倍。意味著同樣大小的外部音源,Bose QC35電競佩戴者聽到的聲音只有Sony WH1000XM3佩戴者的一半大小。
3. Apple AirPods Pro
最后的壓軸好戲,當然是我們今天的新品,Apple AirPods Pro。讓我們看看作為一個入耳式電競,也是ANC領域的新人,能夠憑借自身的技術積累達到怎樣的效果吧。
圖上信息表明,AirPods Pro的降噪最佳頻率點是200Hz左右,降噪深度是35dB左右,比起Sony WH1000XM3還要優秀。盡管也還和Bose QC35有著一些差距,但是作為入耳式電競的降噪性能來說,已經可以說是目前的天花板級別了。畢竟頭戴式電競,大家從直接感官上就能想到,那么大的耳罩包裹著耳朵,總不會一點聲音隔絕不掉吧?
第一名是Bose QC35,不論是單純看ANC降噪曲線的效果,還是在完整降噪曲線的部 分,QC35都可以明顯看出優勢,即圖中黃色曲線,能明顯看到總體來說是最低的。因此是 當之無愧的第一名。
第二名是Apple AirPods Pro,盡管我們在單純看ANC降噪曲線的時候,似乎兩者相差不多,雖然AirPods Pro最低點略好一籌,但是整體兩者是相差無幾的。可是我們去看完整主動+被動降噪曲線的時候可以發現,在主要的噪聲集中的中低頻段,AirPods Pro是占據了優勢的。而且考慮到頭戴式電競在被動降噪方面的巨大優勢,AirPodsPro相比于Sony的WH1000XM3更加讓我滿意,因此將第二名給到它。
第三名就是Sony WH1000XM3了,這里綜合評價下排在了三款電競的最后。但這不代表這款電競降噪性能糟糕,本次選擇的都是在降噪性能上大有名氣的幾款產品對比。Sony這款WH1000XM3仍然在諸多其他降噪電競中名列前茅,甚至可以說技壓群雄。且從主動+被動降噪曲線來看,高頻部分,也就是被動降噪效果影響最大的部分,Sony WH1000XM3是占有優勢的,這說明在耳罩的隔音效果上WH1000XM3更占優勢。